读《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》
这本书是 2023 年读完的第二本书,第一本是阿加莎的《无人生还》,2023 年的读书效率挺高,希望能延续下去。
最早知道李诞是在《今晚 80 后脱口秀》,那会还在幕后做着编剧,每次王自健的段子里总是会有诞诞和建国的身影。
后来,李诞从幕后走到了台前,因《吐槽大会》和《脱口秀大会》被大家所熟知,虽说不是铁粉,但对他也算是很熟悉了。
在《十三邀》中,李诞对许知远说:我很难想象,现在的人都不写诗。能看得出来,李诞在学生时代就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的积累。通过他们的聊天,我感觉某种程度上,李诞和许知远是一样的,都在表达对这个时代、这个社会、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,只是展现形式不太一样而已。
最近读完了《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》,不熟悉李诞的人可能会觉得,平时看着他嬉皮笑脸、插科打诨、吊儿郎当的样子,还能写书?而且看到这本书的书名,会觉得这是讲脱口秀的,跟自己没啥关系。如果是这种想法,建议读一读,读完肯定会有所改观。
既然是本工作手册,看的时候,也自然会跟自己的工作做些对比,发现有很多共通之处。
1、开会
李诞从国外脱口秀节目学习的读稿会,也是一种会议,他制定了这几个规则:
- 不要空手进入会议室,把稿子写好了再来;
- 目标要明确,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,会上有干扰解决问题的事项,大家要一起来制止;
- 用更好的创意去否定,而不是我觉得不行这种主观的表达;
- 谁负责听谁的。
我觉得这能适合各行各业的开会,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开会,我也一样,但必须要开的时候,我们就要让会开的有效率,结合李诞的读稿会,我总结下:
- 会议前将会议主题和大纲,下发给参会者,提前做好准备;
- 会议要要限时,不然很容易思维发散,偏离主题,有偏离时,主持人要能及时拉回来;
- 会议要形成决议,决议是能落地实施的具体事项,这些事项要能跟踪进度和完成情况;
- 最后一条,能不开会就不开会,很多事情在座位上讨论下、群里沟通下、互相共享一个文档看看,就能解决了。
2、专业
李诞说:保持专业,时时刻刻都做到专业,这样跟你接触的人才不会轻看你,才愿意信任你。
怎么保持专业呢?李诞认为:
- 初学者从写逐字稿开始,模拟场景预演;
- 不用网络用语、谐音梗,因为过于容易,而专业的人应该做更有难度的事情,脱口秀不仅仅只是讲几个笑话;
- 在跟嘉宾的前采过程要完成一半的稿子,还需要嘉宾当面确认,因为专业,所以信任,信任了,后期工作就会很省事。
专业,最近几年深有体会,跟一朋友聊他们的售前,业务知识非常精通,到客户现场气场强大、自信,客户是被引导的,因为专业,能指出客户的痛点、问题、并提供合理解决方案。
因为售前阶段的专业取得了客户信任,后面实施过程将变得相对容易,只要能满足业务,可以提出双赢的方式来落地。
反之,售前阶段如果客户说什么就低着头记录什么,那到实施阶段将会是灾难性的,你会觉得客户在提各种无理的需求,永远都在变更,但从客户的角度来看,又都是合理的。
程序员,熟练使用各种工具、准时高质量地交付安排的任务就是专业;架构师除了功能性设计,还能做好扩展性、稳定性、可用性等非功能性设计就是专业;管理者能聆听意见、承担责任就是专业。
我们都做一个专业的人吧。
3、积累
我认为李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,即便如此,当被问到:你是一直都这么高效吗?有没有走过弯路?李诞的回答是:没有什么弯路,只有积累。我一开始效率也很低,但主要是我不会,量没够。一旦量够了,就好了。
我一直认为,方向正确,量上去了,必然能成事,这个成事包含知道方向的不正确而放弃,很多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。
肌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?是要把它拉伤了才会长出来。肌肉增大的过程是拉伤,每一次从拉伤到修复,就是肌肉在进化,在慢慢变大。
马拉松的成绩为什么能 PB ?坚持半年每月 200 到 300 公里的跑量,你会发现成绩会超乎你的想象,这就是跑量的积累带来的成绩的变化。
很多大佬推荐的书,你看了后觉得很普通,甚至看不进去,其实也是积累不够,等你读了更多的书,若干年后再看,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妙,所以说,阅读需要阅读做为基础,这个基础就是阅读量的积累。
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,都掌握了大量的「知识块」,正是这些「块」的积累和连接,才诞生了专家的「洞察与直觉」。
所以我们应该找准方向,剩下的交给时间,静待美好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