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 

dotNET Core:编码规范

在项目开发过程中,由于时间紧、任务重,很容易导致面向功能编程。实现相同的功能,代码可以写的很优雅,也可以写的很晦涩和复杂。现在的工作,都需要进行团队协作,代码就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进行指引,因为我们需要写出让人可以轻易读懂的代码,而不仅仅是机器。

规范没有绝对的标准,遵循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一种方式就可以了,保持统一。比如在 dotNET Core 中,我们可以参考下 dotNET Core 的源码,最终制定一个适合团队的规范即可。

下面是我理解的正确的一些规范:

基本准则

1、命名的规范分为两种:Pascal(大驼峰)和驼峰(小驼峰),示例如下:

• Pascal:UserName
• 驼峰:userName

2、命名要有意义,需要看到名称知其含义。少用拼音和匈牙利命名法。

示例
Int price=20;
UserInfo userInfo=GetUserInfo(userId);
Int p=20; ×
Int intPrice=20; ×

3、对于类的成员变量,用this关键字,增强代码可读性。
4、对于基类的成员变量,用base关键字,增强代码可读性。

名称规范

好的名称可以让我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注释,可以让代码阅读者很容易就理解代码的意思。但命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在命名的时候,通常伴随着我们对代码逻辑的思考。比如:如果你不能给一个函数很准确地命名,那可能这个函数的职责不单一,做的事情太多,才导致一个名称很难概括,意味着代码可能需要重构。好的命名是我们写好代码的基础。

命名空间

命名空间采用Pascal命名法:

1
2
namespace Fw.Application{}
namespace Fw.SmartFlow.Acitivity{}

实际工作中,我们会将很多逻辑上属于同一类的文件,在物理上分成不同的目录,这时建议修改命名空间为相同的命名空间。

类采用Pascal命名法:

1
public class UserService{}

类是对属性和方法的封装,类有很多的种类:

  • 跟数据库表对应的实体类
  • 处理业务逻辑的业务类
  • 提供扩展方法的扩展类
  • 接口层的数据传输类

不同的种类可以约定俗成地进行一些名称的约束,比如扩展类用 Extension 结尾、接口层的使用 Request、Response 结尾,等等,这样在阅读代码是就知道什么类型的职责是什么。

接口

接口采用大写I+Pascal命名法:

1
public interface IUserService{}

方法

方法采用Passcal命名法:

1
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(){}

方法的命名需要比较具体,越抽象的名称越难以理解。例如,InitData() 就是一个不太好的名称,改成 InitConfiginfo() 会更好些。另外,方法的命名在同一类型的语义下要保持一致,在一些项目中看到查找类的方法,有 GetXXX、QueryXXX、FindXXX 等等。五花八门的方式会提升阅读的成本。

变量

变量分为:类变量、静态类变量、只读变量、静态只读变量、方法变量。

类变量:

1
private string _userName;

类变量只能使用 private 修饰符,如果需要暴漏出去,或是给子类使用,使用属性来进行封装。

静态类变量、只读变量、静态只读变量:

1
2
private static readonly ResourceManager _resourceManager;
public static readonly IRouter Instance = new MockRouter();

• 修饰符为 private: _ + 驼峰命名法;
• 修饰符为 public: Pascal 命名法;
• 修饰符为 protected:Pascal 命名法;

方法变量:

1
bool isCheck;

常量:

常量采用Pascal命名法:

1
public const string AuthorizationFilter = "Authorization Filter";

属性:

属性采用 Pascal 命名法:

1
public BasicApiContext DbContext { get; }

参数

参数采用驼峰命名法:

1
public List<BizApp> GetBizAppList(string userId,DeviceType deviceType)

注释规范

注释是一把双刃剑,当代码中存在大量的注释的时候,我们第一反应会先看注释,并会默认注释中写的内容是对的,真实情况是注释往往会给我们错误的指导。有两个原因:

  • 当代码逻辑放生变化时,只修改了代码,注释没有调整;
  • 不同的人员都对注释进行编辑,慢慢注释会变得和代码不匹配。

Martin Fowler 在他的经典书籍 《重构》 中也提到过多的注释是一种坏味道的体现,他认为,当你觉得需要写注释的时候,应该先想想是不是可以进行重构。那是不是程序中就不应该出现注释呢?当然不是,我认为下几种情况是需要写注释的:

  • 时间紧急,临时写的一些 ”烂代码“,需要写注释,说明原因,一般需要加上 TODO ;
  • 复杂算法类的方法,可以写注释说明逻辑;
  • 写的是偏底层的类库,对外暴露的方法需要写注释,调用方能方便在智能提示中显示;
  • 如果你的能力写不好代码,那还是先把注释写上吧。

异常规范

  • 异常的目的是用来报告错误,这也是他的唯一目的,所以避免在返回值中来返回错误信息,所有的地方都应该使用抛异常的方式来报告错误;
  • 使用抛异常的方式可以防止错误的操作继续执行;
  • 要能够预估到会出现什么异常,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异常,才 Try 住做相关的处理;
  • 最终用户友好和对开发者友好;
  • 暴漏问题比隐藏问题要好,隐藏问题只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。

详细的异常处理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:

  • dotNET:怎样处理程序中的异常(理论篇)?
  • dotNET:怎样处理程序中的异常(实战篇)?

空行规范

空行规范是一个很简单的规范,就是在每个方法中,代码应该按照不同逻辑的逻辑块进行分割显示,虽然简单,但如果不注意,还是会对代码的阅读带来很大的障碍。下面看看 dotNET Core 的源码 CreateDefaultBuilder 方法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public static IHostBuilder CreateDefaultBuilder(string[] args)
{
var builder = new HostBuilder();

builder.UseContentRoot(Directory.GetCurrentDirectory());
builder.ConfigureHostConfiguration(config =>
{
config.AddEnvironmentVariables(prefix: "DOTNET_");
if (args != null)
{
config.AddCommandLine(args);
}
});

builder.ConfigureAppConfiguration((hostingContext, config) =>
{
var env = hostingContext.HostingEnvironment;

config.AddJsonFile("appsettings.json", optional: true, reloadOnChange: true)
.AddJsonFile($"appsettings.{env.EnvironmentName}.json", optional: true, reloadOnChange: true);

if (env.IsDevelopment() && !string.IsNullOrEmpty(env.ApplicationName))
{
var appAssembly = Assembly.Load(new AssemblyName(env.ApplicationName));
if (appAssembly != null)
{
config.AddUserSecrets(appAssembly, optional: true);
}
}

config.AddEnvironmentVariables();

if (args != null)
{
config.AddCommandLine(args);
}
})
.UseDefaultServiceProvider((context, options) =>
{
var isDevelopment = context.HostingEnvironment.IsDevelopment();
options.ValidateScopes = isDevelopment;
options.ValidateOnBuild = isDevelopment;
});

return builder;
}

想想看,上面代码中如果去掉空行会读起来是什么样的感受?

日志规范

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,日志非常的重要。在 dotNET Core 中自带了日志功能,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 NLog、Serillog 等。

这些日志框架都提供日志级别功能,比如:INFO、DEBUG、WARN 和 ERROR 等,这些级别对程序出错时的排查非常有用,所以在记录日志时一定不要都使用 INFO 或者都使用 ERROR 了。

除了级别,日志的类型有这么几类:

  • 操作日志
  • 业务日志
  • 错误日志

操作日志

系统中所有的操作的都记录下来,包括登录、数据的增删改等,主要用来做审计,数据异常操作时的追责等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日志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,所以需要考虑存储的方式,比如阶段性地将历史日志进行存档。

业务日志

用户在界面中输入数据,点击一个按钮,程序中会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最终返回结果给用户,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业务信息进行记录,可以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方便排查和追踪。

错误日志

错误日志的主要目的就是排错,所以记录的信息一定要是对排错有帮助的信息,尽可能地记录详细,比如整个堆栈信息、调用链等。比如,你去进行错误排查时,发现记录的信息是”未将对象引用到对象的实例“,你依然不知道错误的原因是什么。

总结

谈及代码的时候,都会去聊架构、模式,这些固然重要,但编码习惯和规范也不可小视。一份产品的代码怎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好,这需要团队每个人成员共同的努力,一个人掉链子,很容易就形成破窗效应,导致坏味道越来越多。

写好的代码,是每个有追求的技术人的使命和职责。

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。